翻页   夜间
曼安小说网 > 1990:从鲍家街开始 > 第293章 带女主角找你聊剧本
 
《理智与情感》在今年电影节上属于是热门电影,它本来就是名著改编,而且又在北美拿到了六千多万美金的票房,因此这一场的门票卖得最快最好。

周彦属于是“内部人士”,当然不用自己去买票,作为早就有人给安排好了。

进了电影宫之后,贾国屏笑呵呵地说,“我也是沾了你的光,坐到了第一排。”

周彦笑了笑,其实第一排的观影效果还真不是最好的,想要观影效果好,还是得再往后坐一坐。

他们刚找到坐位,就看到了坐附近的布莱格曼他们。

《理智与情感》的主创人员基本上都在,连艾伦·里克曼也都来了。

这会儿电影快开始了,周彦只是跟他们挥挥手打了个招呼,并没有凑过去聊天。

贾国屏看了眼安李他们那边,“那就是安李吧?”

“嗯,是他,他旁边的是制片人布莱格曼,还有男女主角。”

“《放牛班的春天》主创人员这次来了几个?不会就你一个吧。”

“当然不是,李雪健跟朱琳前两天就到了,还有风姐,还参加了开幕式。”

周彦转头看了看,“这场他们应该也来看了,不过不知道在哪儿。”

他话未落音,就看到中间有几个人朝他招手,定睛一看,正是徐风他们。

徐风旁边坐着李雪健跟朱琳,还有张有安也来了。

周彦刚刚要挥手回应,不远处又有一个人朝他挥手,他再定睛一看,竟然是侯孝贤。

这一场,熟人还挺多的。

周彦跟两拨人挥了挥手,这会儿电影也要开始了,他就转过头,认真去看电影。

这部电影周彦可太熟了,光是给电影配乐的时候,他就不知道来来回回看过多少遍,后来参加首映电影,又在现场看了一遍。

不过周彦并没有感觉无聊,因为他现在看电影,已经不仅仅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视角,更多地是以专业角度去分析电影。

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反反复复看,每次都能看到之前没有发现的细节,安李作为个中高手,非常善于在细节处为电影加花,一般观众在看的时候可能注意不到,但是这些东西绝对不会白费,正因为有这些细节的处理,才使得电影如此优秀。

现在周彦看电影,失去了很多直接的乐趣,但却能找到一些别样的快感。

《理智与情感》的展映非常成功,当电影结束的时候,现场的掌声经久不息。

作为创作者之一,听到这些掌声,周彦也非常高兴。

散场的时候,安李跟布莱格曼走到了周彦身边。

“我还以为你不来了呢。”安李笑呵呵地说道。

“他今年应该不至于不来,毕竟《放牛班的春天》也是获奖热门。我们前两天看了这部电影,拍得可太好了。”布莱格曼说道。

这时艾伦·里克曼也从后面走了过来,“布莱格曼先生说的没错,《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这部电影简直是为你量身打造,里面的音乐太美了。”

布莱格曼笑了起来,“这本来就是他自编自导自配的电影,当然是量身打造的。”

凯特·温斯莱特跟艾玛·汤普森也来了,后者开口道,“听说这部电影在中国的票房很不错,是么?”

“还可以。”周彦笑了笑,谦虚道,“主要是原版做的很好,我也只不过是受原版启发拍的而已。”

“我看过原版的《一笼夜莺》,虽然故事大体相似,但是给人的感觉却完全不同,特别是在音乐创作上面,你这一版明显要胜出很多。”安李说道。

这话茬周彦可不想接,他转移话题道,“《理智与情感》要在欧洲上映了吧?”

“昨天就已经在西班牙上映了,今天在挪威、英国、意大利上映,过几天在比利时、法国还有澳大利亚上映。”布莱格曼回道。

周彦点点头,这样一来,欧洲还有大洋洲的几个主要票仓都覆盖到了。

这也就意味着,《理智与情感》的全球票房很快就能有定论了。

虽然后续还会有很多国家地区上映,但是都不太会影响大局了。欧洲总人口并不多,主要也就集中在那么几个国家,英德法意西本来就是传统大票仓。

“那等到这次的颁奖典礼结束,这几天的票房数据应该也就出来了。”

“是的。”布莱格曼点点头,没有多说。

他们之所以把上映时间安排在这附近,当然是存了靠柏林电影节来宣传电影的想法,就如同他们把《灵异第六感》的上映时间安排在奥斯卡颁奖典礼附近一样。

如果《理智与情感》真的能够在柏林电影节上拿下大奖,对这几个国家的票房肯定是有积极影响的。

这些大家都心知肚明,不过布莱格曼不好在周彦面前说,毕竟周彦现在也是他们的竞争对手,《放牛班的春天》也在争奖呢。

其实布莱格曼觉得《放牛班的春天》拍得真好,甚至比《理智与情感》还要好,周彦在这部电影里面的才华表现的淋漓尽致。

正如艾伦·里克曼所说,这部电影就像是为周彦量身定做,音乐、教育,跟周彦息息相关。

而且相对于《理智与情感》的“爱情”主题,《放牛班的春天》主题明显更加深刻一点。他敢确定,《放牛班的春天》绝对会是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电影。

但是布莱格曼在内心中并没有把《放牛班的春天》当做对手,因为他们的目标是拿下本次电影节的金熊奖,而《放牛班的春天》拿下金熊奖的可能性非常低。

即便柏林电影节相较于威尼斯电影节以及戛纳电影节,对新人导演更加友好一点,但是还不至于把金熊奖颁发给一个二十多岁的导演。

周彦实在是太年轻了,年纪是他最大的劣势。

一个还不满二十六岁的导演,很难在这种大电影节上有所斩获。

如果周彦现在不是二十五岁,而是四十五岁,那他拿奖的可能性就十分之高了。甚至不需要四十五岁,如果周彦现在三十五岁,也非常有希望。

……

<div class="contentadv"> 周彦并没有在电影宫逗留太长时间,他很快就跟贾国屏一起回了酒店。

接下来电影宫还有一部电影要展映,不过周彦没什么兴趣,而且他长途跋涉,确实也有些累,所以就先回去休息了。

晚上,周彦刚贾国屏吃过晚饭,正在房间里面聊天,外面传来了敲门声。

“应该是风姐他们。”周彦说了一句,就起身去开门了。

不过门打开之后,周彦却发现站在门口的是艾玛·汤普森跟艾伦·里克曼。

“艾玛,艾伦,你们怎么来了?”周彦意外道:“就你们两个么?”

艾伦举了举手里的剧本,“我带女主角来跟你讨论剧本了。”

周彦这才想起来,自己之前答应过,要帮他的电影《冬天的访客》做配乐,当时艾伦就说过,要找艾玛来演女主角。

“两位请进。”周彦往旁边让了让。

进了房间,看到贾国屏,艾伦笑着打招呼,“贾先生,又见面了。”

“你们好。”贾国屏笑着回应。

“艾伦要拍一部电影,我将担任配乐,艾玛是女主角,他们来跟我聊聊剧本的事情。”周彦解释了一句。

“那我先回房间了,你们聊。”

周彦点点头,“嗯,你先回去。”

虽然周彦不觉得贾国屏在这里有什么问题,但毕竟涉及到艾伦·里克曼还没拍出来的剧本,还是顾及一下他们的感受。

等到贾国屏走后,艾伦·里克曼把剧本递给周彦,“剧本我又重新做了一些修改,你看一看。”

周彦接过剧本,大致看了看。

很快他就把剧本给看完了,因为故事跟之前并没有什么改变,也就是多了一些细节。

之前是文学剧本,现在这个更像是电影剧本了。

看得出来,这段时间艾伦·里克曼已经在认真琢磨如何把这个剧本拍成电影了。

虽然周彦觉得这个剧本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他并没有从一个导演或者编剧的角度出发说出这些不足,而是笑着说道,“其实这部电影的情节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是镜头安排以及台词设计上要花更多心思。我觉得,现在里面的台词设计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艾玛,你觉得呢?”

艾玛·汤普森点点头,“我的感受也是一样,之前艾伦给我看了剧本,我就被这个故事深深迷住了。但是说实话,想要把剧本里面表达的东西给拍出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嗯,我相信艾伦能够做好这些。电影准备什么时候拍?今年冬天么?”

“是的,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就在今年冬天拍,我们需要找一段天气稳定的日子。”

《冬天的访客》里面的故事都是发生在同一天,所以最好拍摄的时候天气能够稳定一点。

好在冬天气候就比较稳定,所以这一点应该没什么困难。

距离电影开机还有十个月的时间,对于周彦来说,自然不用着急,本来配乐介入就比较迟,前期也没什么准备工作。

但是艾伦·里克曼却十分重视,而且他并没有把周彦单纯地当做配乐师,毕竟周彦是个优秀的导演、编剧,他也希望能够从周彦这里得到一些有用的建议,跟拍摄有关的。

三人聊天的内容,已经完全超出了配乐的范畴,从剧本编写到后面的拍摄,艾伦·里克曼跟周彦请教了很多问题。

周彦本来对艾伦·里克曼的印象就不错,而且也挺喜欢《冬天的访客》这个剧本,所以对于他的请教,周彦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有些时候,自己一个人想事情,总是容易遇到推动不了的情况,但是多几个人一起讨论,就会豁然开朗。

艾伦·里克曼也是,之前很多他自己想不通的问题,跟周彦还有艾玛·汤普森聊了一会儿,就想通了。

毕竟在电影方面,不管是周彦还是艾玛·汤普森都要比他经验更足。

聊着聊着,周彦也忍不住多延伸了一些,说起了一些具体的问题。

“其实第一个镜头这里,你设定的是女主的母亲走到了女主的家门口,但我认为,可以换一个画面,比如女主母亲走在一望无际的雪地上,这样不仅镜头更好看,而且也能体现女主母亲的匆忙以及长途跋涉。”

其实艾伦·里克曼在剧本里面的设计,也体现出了女主母亲的长途跋涉,比如女主母亲满脸通红,气喘吁吁。

艾伦·里克曼用了很多文字来描述这一个镜头,如果只是把剧本当做小说来读的话,肯定是没问题的。

但是这样的设计,拍出来就未必好,因为在视觉上不够直观,对观众的刺激也不够。

而周彦给设计的这个镜头,可表现的东西更多,也更加直观。

最主要的,是好看。

镜头是否好看,对一部电影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在镜头的处理上,其实还要更加简单一点,因为拍这一幕,只要固定镜头就行,直接套用经典构图便可。

把雪地跟天空的交界线放在画面三分之一处,而角色的脚放在三分之二处,这样把画面分割成三等分,是很多电影惯用的构图。

艾伦·里克曼听了周彦的建议之后,非常惊喜,“我之前就在考虑,这个镜头是否要做一些修改,你这个提议实在是太好了。而且,如果用了你这个镜头,后期做配乐的时候,发挥的空间也要更大一些,是不是?”

周彦点头,“是这样的,这种简单而有层次的镜头,配乐做起来确实要容易一点。或者说,这样的镜头,才更适合做配乐。”

电影需要配乐,但不是说每一个镜头都适合放上配乐,有些电影就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喜欢堆砌配乐,不管是什么地方都会塞上一些音乐,事实上,很多镜头,在配乐上做一些留白更加合适。

比如说艾伦自己之前设计的镜头,跟周彦建议的这个镜头,前者明显就不太适合配上音乐,而后者则很适合。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