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曼安小说网 > 兵荒马乱来种田 > 第205章 神仙道
 
    在一场不大不小的春雨之后,连日里都天气晴好,柳奕便和邻里中的几个姑娘相约了上山打柴、或是去河边割草、采野菜。

  这么两三年相处下来,柳奕与椿家的芽姊相处得不错,和黄家的荞姊也更要好了——小荞妹子的亲姐姐花姊已在去年嫁去了邻村,英姊也已经定亲。

  里中半大不小的姑娘,如今就剩下她们几个。

  这两年,就柳奕所知,椿家明里暗中已推却了两桩有意来相看的;倒是老早就在打听婆家的细姊还没有个眉目,依旧只好“待字闺中”。

  这个时候的白芸里,山林中、坡地上、还有芸水沿岸的荒草滩涂间,什么都透着一丝新鲜脆嫩的勃勃生机。

  到处都有新发起来的野生荠菜、芥菜、苋菜、荆芥、椿芽、枸杞芽……这些皆为柳家人过去常见的野菜。

  还有许多不常见的,比如本地一种像木耳又像地衣的菌类,清洗干净,无论怎么吃都非常鲜美。

  几个姑娘一路割草打柴一路走来,随手采摘一会儿就是半篮子,柳奕只拣着鲜嫩的掐,也足够他们家吃一天了。

  到时候回家将这些野菜剁了做馅儿,加一点鸡蛋,或者粉条豆腐,包成饺子、烙成菜饼……满口都是春天的气息。

  到了这个季节,芳娘爱吃的水芹和蒲菜也渐有了——空间里土地虽不干燥,那水生的植物移栽进去也一直不太繁茂,吃起来总像少了些什么。

  柳奕觉着,可能是其他的植物长得太好,容易侵占它们的生存空间,毕竟没有活水,生长环境不同吧。

  有时候,他们也会考虑,是不是该挖个池塘。

  趁他家住在芸水边,这水质还不算差,就近取水蓄上。

  不说养鱼虾蟹吧,空间里莲子是有的,养个莲藕也好以备不时之需什么的。

  就是这外界的环境里没有人工种植莲藕,便连卖的也没见过,柳家人估摸着,恐怕就算有人吃藕,也还没有种植的习惯。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空间的土地依然在继续生长,他们担心那水池若没有个硬化的池塘做底,多少水放进来都不够渗的。

  不过,一直以来,她家种在旱地里长出来的大米倒是满正常——田地间从来也没关过水,不知它们是如何长成的。

  ……这事情,来日方长,一时半会儿就不用着急了。

  几个姑娘拎着篮子背着背篓,说说笑笑满载而归,又听见有货郎鼓响。

  “个一准是恁刘五郎来则。”荞妹歪着脑袋听得一时,便对柳奕笑道,“俺归家了耶。”

  与几个姑娘各自告辞,柳奕回家放下东西便摸了几个铜钱出来。

  而今常来白芸里的有三个货郎,除了前些年来的那个邹老头,后又有了一个姓刘的与一个姓关的,恁仿佛还是兄弟二人。

  柳奕还曾腹诽过,莫非他们只少个姓张的兄弟了?

  不过,大概为了各自的生意好做,这几人还是用某种方式达成了一定的默契:每隔十天左右,只会有一个货郎到他们村里。

  “阿叔,取几支针来。”柳奕看了一会儿,没发现啥新鲜物件,便待围观的里人不多时,掏出两枚钱币交给刘货郎。

  一枚钱币可以换针三枚,二钱可换五根。

  若是粮食的话,一根针则要三合粟谷。

  近几个月,有意无意间,柳奕和芳娘会轮换着出面购买这些小物件。

  空间没有的东西,他们只能靠日积月累的囤积。

  缝衣纳被的针,使用起来虽不如线那么废,不过这年月的金属物件质量实在不怎地经用,稍微一用力便易折断,时不常地就得更换。

  前两年,钱币不好使用,柳家人还不敢轻举妄动,只把那些钱串子囤着不动。

  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这新来的货郎处又可以使用钱币了,柳家人便这么一枚、两枚,三不五常地拿出来花用,偶尔买些小东西还是很方便的。

  在他们这里,寻常时候依然很少有人家使用铜钱,柳家每次用钱都尽量避开人多的时候,交易的数量又都不大,就不太惹人注意。

  对于走街串巷的货郎们,挑着担子交换有无本就是生意,用什么物品交易也更加灵活,不会十分拘泥。

  他们不仅收取粮食,还收农家出产的丝线麻头、鸡鸭鹅毛、一些常见的药材等等,只要不是新鲜蔬菜,其他大多可以换。

  偶尔运气好的话,柳家人也可能换到一些纸张。

  货郎们都说,这纸叫做吴家纸,是县城附近的纸坊造得。

  在柳家人看来,这里的纸张质地非常粗糙,不仅薄,且很多杂质,颜色灰黄,又特别容易吸水,很不经用。

  用粮食换起来还比较贵价,卫生肯定不见得多么卫生的,到底算个纸……聊胜于无吧。

  买过了缝衣针,柳奕照旧会退到一旁略站一会儿,顺便再听听里人间的各路八卦——白云里的日常消息来源,还是主要靠传闻;想有些什么外路的新闻,当然还得靠货郎了。

  譬如,前些时日恁姓关的货郎来到里中,带来了一个传闻说,他们本州已经划给一位什么王作为封国。

  这在白芸里的乡民间无异于投放了一个硕大的炸弹,很快便有各种担心随着流言四起,有怕赋税会“涨价”的,有担心会抓徭役的,也有担心会抓兵役的……

  一段时日之后,又有传言说,那位什么王,封地是封在此处,却压根不会来上任的。

  再经过里胥的“半官方确认”,表示不曾听闻赋役变动的消息。

  里间的老人们也左右一番合计道,本地偏远,没有谁愿意放着好好的京城不待,偏偏来他们这楠州吃苦……

  农户们很快便放下心来,各自安心种地了。

  柳家人自然也是一样的心态,管他什么王不王的,只要赋税不改,不会摊派新的力役,就和他们的关系不大。

  在剩下不多的几个妇人身后略站了一会儿,没听说更多的新闻,柳奕便自朝家走。

  几个月之前,大约还是过年的时候,他们这附近已听说堕鸦岭方向的山中忽然出现了豺狼。

  这一次,货郎刘阿叔带来的消息还是围绕这件事情展开,说前方靠近大芸里方向的山林如今非常的不太平,从去岁年尾到今年最近,已经叼走了三个孩子。

  里间的众人们纷纷议论起来,说白芸里附近,几十年前还是有老虎存在的,后来开的荒多了,又有后山雾卜多里的猎户们打过一回虎,之后很多年便不怎么见虎狼的踪迹了。

  倒是小鹿、小獾、野狗一类的小型动物更常见一点。

  豺狼虎豹,她还真没见过——这时候的猛兽,怕也很不好对付呢。

  只要不到他们这山沟附近,柳奕想着,那便碍不着他们。

  没有大乱,他们就该干嘛干嘛;有乱时,趁机便跑……嗯,“被老虎叼走了”,这也不失为一个笨办法。

  白天,不出门的时候,半山腰的柳家多数时候还是只有柳奕一个人。

  父母的时间大都耗在了田地间。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所以,任何小说里的穿越大军们都想当地主、要么“资本家”,只用凭借“精深的见地”与“开阔的眼界”,挥舞着“资本的大棒”,驱使劳动力为自己创造剩余价值……

  无聊的时候,柳奕也会想来:过去了这么几年,尽管她们全家一起穿越过来,还有一个可以算逆天的“神器”,却还是必须自己亲手种地、“躬耕”于田垄间,当真是混得很不怎么样。

  柳奕伺候完家里的山羊和鸡鹅,又做好饭菜,等着爷娘回家。

  掰掰指头一算,她也十一岁了,虚岁,到十八岁还有几年的光景呢。

  嗯,还不着急,不用着急……她总是这么安慰自己。

  又一日,天气依旧晴朗无云,白芸里的大槐树下咣咣敲起了铜锣声。

  只是,现在的锣鼓喧天,未必是为了里间召开“村民大会”,因为还有可能是“大师做法”。

  而今的白芸里附近,多了许多笃信神道的信徒,其中就包括谢家母女俩。

  年纪稍长的谢婶倒还好一些,毕竟一个寡妇,独自拉拔几个孩子长大十分不易,抠门已然贯穿于她的灵魂深处,还不甚舍得拿出多少粮食去施舍于人。

  这神道,号称“乾元道”,也有说法是称作“天一道”,要入恁神道的“法门”,成为他道中公认得了上师首肯的道徒信众的话,还需要缴纳数斗粮食。

  这可是平白无故将自家的口粮施舍出去呢,听闻恁谢婶一番咬牙切齿,到底也没有舍得。

  倒是年纪轻轻的细姊,而今却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神仙迷”。

  这事情,还得从头讲起。

  那还是“闹虫灾的那一年”,里中来过一位讲道的大师,当时就给懵懂无知的白芸里农夫和农妇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化生理论。

  不过当时柳家人并未十分在意,尤其是柳奕,不过觉得四处都是走投无路的流民,多一些骗吃骗喝的神棍原也不甚稀奇。

  但是那一年翻了年之后,继前些年来的那位道人“讲道”后不久,本处的山沟里又来了一位更加有道行的“神仙”。

  这位道人称呼自己为广咸子,修行的是什么“长生道”,据说恁法力在到达一定的程度之后,可以辟谷,长生、羽化飞天的。

  总体而言,这位广咸子和前面那位邋遢的游方道人布道风格差异不大,多爱说一些苦哈哈的小农户们喜闻乐见的“普通人”求仙问道的故事。

  不过这一位的行事作风却更有“范儿”一点,起码人家身着缁衣,头绾高髻,面皮又干干净净,留得一部好长的胡须,视觉上很有些仙风道骨的气质。

  总之在本处的乡民们眼中恁就是很有派头,深具说服力了。

  据柳奕所了解,这道人平常的生计也不全靠布施,主要还是卖一些号称“神仙草”的草药。

  听闻得,这位有道行的修士另外还有一种神奇的丹药,如果谁想想轻身健体,或想长寿续命、百病不侵什么的,都可以诚心实意地用粮食去他那处换取。

  那修士所居的道观,新建在长蔺亭馆驿左近五六里处,号称五里庵。

  恁五里庵落成还是去年早些时日的事情,在当时也是一件盛况,不仅各地的小农户,愿意捐钱、捐物的都可以在那里记取一份功德,最主要的施主还是本地有名的几家大户。

  仿佛就连与“县公”家结了亲的,“有名的邱家”也出过大头——资助这位得道高人修建起屋舍不说,就是寻常的衣食穿戴,也是有供养的。

  所以,人家在意你这些小农户的那点“不起眼”的粮食蔬菜吗?

  自然是不在意的。

  只要恁大师傅来里间传道,迷上了修仙的细姊,不时便来家中找柳奕出门去听故事,不仅穿着她最新色的一身衣裙还总是梳理着一种非常迷幻的发型。

  总体而言,这位广咸子和前面那位邋遢的游方道人布道风格差异不大,多爱说一些苦哈哈的小农户们喜闻乐见的“普通人”求仙问道的故事。

  不过这一位的行事作风却更有“范儿”一点,起码人家身着缁衣,头绾高髻,面皮又干干净净,留得一部好长的胡须,视觉上很有些仙风道骨的气质。

  总之在本处的乡民们眼中恁就是很有派头,深具说服力了。

  据柳奕所了解,这道人平常的生计也不全靠布施,主要还是卖一些号称“神仙草”的草药。

  听闻得,这位有道行的修士另外还有一种神奇的丹药,如果谁想想轻身健体,或想长寿续命、百病不侵什么的,都可以诚心实意地用粮食去他那处换取。

  那修士所居的道观,新建在长蔺亭馆驿左近五六里处,号称五里庵。

  恁五里庵落成还是去年早些时日的事情,在当时也是一件盛况,不仅各地的小农户,愿意捐钱、捐物的都可以在那里记取一份功德,最主要的施主还是本地有名的几家大户。

  仿佛就连与“县公”家结了亲的,“有名的邱家”也出过大头——资助这位得道高人修建起屋舍不说,就是寻常的衣食穿戴,也是有供养的。

  所以,人家在意你这些小农户的那点“不起眼”的粮食蔬菜吗?

  自然是不在意的。

  只要恁大师傅来里间传道,迷上了修仙的细姊,不时便来家中找柳奕出门去听故事,不仅穿着她最新色的一身衣裙还总是梳理着一种非常迷幻的发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